慢性疲勞綜合症(CFS)的定義與特性🧔♀️⛹🏼♂️: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由於人們長時間的極度緊張或精神負擔過重,使人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失眠、頭痛、頭暈📈🫸🏼、易出差錯和精神抑郁等,嚴重時身體極度虛弱可進入"過勞死"的預備軍。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症狀會原因不明地自動消失。
亞健康與慢性疲勞綜合症
亞健康狀態是指人們還未患病✯,但已有不同程度的各種患病的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亞健康的比例陡增🍙,在這類人群中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傾向🧗,即存在著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負荷(體力和心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
隨著人類對於疾病認識的深化🧰,現已把持續和症狀突出的亞健康狀態(嚴重疲勞🩸、肌肉疼痛、失眠等)作為一種疾病來對待,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CDC)為其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CFS)📱。
CFS流行特征
一般人群中CFS的發病率約占0.2%左右。有學者調查,城市新興行業中的"白領"(腦力勞動者),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發病率為10%~20%,美國約有400**患上此病😷。
CFS的美國診斷標準
1987年4月😎,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通過專家鑒定,將一組以慢性持久或反復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CFS)🦹💯,並製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同時具有2項主要標準、6項症狀標準和2項體征標準,或累計具有8項以上單純的症狀標準即可確診為CFS🧑🏼🏭。
1🏕,主要診斷標準
(1)持久或反復發作的疲勞🙆🏿♀️,持續在6個月以上;(2)根據病史、體征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性疾病🧍🏻♀️🧏🏻♀️。
2,症狀標準
(1)體力或心理負荷過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勞👨🏻✈️;(2)沒有明確原因的肌肉無力😎🦎;(3)失眠症狀普遍存在,或有多夢和早醒;(4)頭脹🤾、頭昏或頭痛🏌️♀️;(5)註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6)食欲不振;(7)肩背部不適、胸部有緊縮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關節痛,無明確的風濕或外傷史;(8)心情抑郁、焦慮或緊張、恐懼🔪;(9)興趣減退或喪失💃🔺;(10)性功能減退;(11)低熱🧑🧑🧒🧒;(12)咽幹、咽痛或喉部有緊縮感🧑🏽⚕️🥠。
3體征標準
(1)低熱,口表小於38°C,肛表小於38.6°C;(2)咽部充血,但無明確扁桃體炎症;(3)可觸及小於2厘米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壓痛𓀅;(4)未發現其他引起疲勞的疾病體征。
CFS的可能結局--過勞死
CFS中的嚴重者,有可能出現猝然死亡🧜🏼,被稱為"過勞死"的其原因是長期勞累過度🧑🏽🚀☆,不能及時緩解🫷🏼,精神與內分泌系統紊亂,出現積勞成疾🔆,未老先衰📘,過勞猝死🥰🪃。1987~1989年,日本報道"過勞死"達1800例,1995年日本精工🙍🏻、全日空🕵🏼、川畸製鐵等12家大公司的總經理相繼猝死🥒,年齡大多在40~50歲👨🏫。我國國家體改委公布的調查表明:肩負重擔的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58歲,比全國人均壽命約低10歲🤵🏼♀️,近5年🐜,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教授、專家共134人逝世,平均年齡僅53.3歲。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提示十大危險信號為🚶🏻➡️😇: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𓀉、斑禿、早禿🖖🈵。
3,頻頻去洗手間🦁。
4,性能力下降🎩。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𓀏,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或以下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征兆。6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疲勞綜合症"--已進入"過勞死"的預備軍🟤。
CFS的幹預措施--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內容:
1,生活節奏要有規律
2🙌🏻,全面均稀適量營養
淡些,再淡些🤾🏻♀️;控製過甜飲食🩴;每人每天1瓶牛奶;每人每天吃1只蛋🧑🏻🦼➡️;每周至少吃一頓海魚📳;雞肉💅🏻、鴨肉代替豬肉;增加豆及豆製品攝入量👩🏼🌾;每人每天最好有500克蔬菜和水果🤷🏿♀️;菌菇類食品要納入膳食結構。
3,適度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名言,一言道出了生命活動的一條規律🎛。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適宜活動🙋🏻♂️,是預防消除疲勞,防止亞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好方式👨🏻🔬。
4📭⛹🏻♀️,戒煙限酒
5,心理平衡
現代醫學證明🐟,持續的心理緊張和心理沖突會造成精神疲勞,免功能下降,容易發生疾病。
*增強健康心理 *尋找歡樂情緒 *培養樂觀情緒
"歡笑使人少💆🏼♂️,煩惱催人老"、"多愁必多病、多病必短壽⏰,若要想長壽,切莫多憂愁"這兩句民諺告訴我們,做好自我心理調整,也是健康行為的重要一環。A型行為具有快節奏、高效率和競爭性強等特征,對現代社會有良性促進作用;但是🆑,面對劇烈的競爭,A型人易發生惱火(Aggravation)、激動(Irritation)、發怒(Anger)和不耐煩(Impatience)👩⚕️,Friedman稱之為AIAI反應,這些反應構成了對健康的不利成分。A型行為需要矯正的就是這些AIAI反應。經過系統的矯正訓練後,已證實有75%的A型人是可以成功地完成這一轉變的,矯正AIAI反應可使猝死的危險性減少1/3🪭。
世界衛生組織1996年宣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基石,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僅僅靠醫生的努力🤷🏿♀️,或者靠新藥、新型醫療器械是難以奏效的,必須人人行動起來,註重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為健康大廈奠基,實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21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具體目標👮🏽。當提高了我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也就促進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歷史所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